文章目录
- 1 特征
- 2 概念
- 2.1 总线拓扑结构
- 2.2 架构
本文章主要记录对SD2.0协议的理解,参考的资料为:
SD Specifications Part 1 Physical Layer Specification Version 2.00
1 特征
- 容量
标准容量卡:不超过2GB(包含)
大容量卡:大于2GB,不超过32GB(包含)
- 电压范围
高电压卡:2.7V~3.6V
双电压卡:2.7V~3.6V和低电压
在协议文档中,关于低电压并没有明确定义,可能厂商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做个性化定制。
- SD卡类型
只读卡
可写可读卡
- 模式
默认模式:时钟频率为0~25MHz,数据传输速度最高达12.5MB/s(使用4根数据线)
高速模式:时钟频率为0~50MHz,数据传输速度最高达25MB/s(使用4根数据线)
- 切换功能命令
- 密码保护
- 内置写保护
- 通信
6条交流通道(1 clock line / 1 command line / 4 data line)
- 外形尺寸
标准SD卡尺寸(32 x 24 x 2.1 mm ,厚度为2.1mm 或1.4mm)
miniSD卡(21.5 × 20 x 1.4mm)
microSD(15 x 11 x 1mm)
- 速度等级
class0:不指定
class2:>= 2MB/s
class4:>= 4MB/s
class6:>= 6MB/s
大容量卡的速度至少要达到class2
2 概念
2.1 总线拓扑结构
SD卡支持2种通信协议,一种是SD BUS,另一种是SPI BUS。在上电初始化过程中由主机选择之后要使用的通信协议。因为SD卡在SPI模式的时候,CS信号线是复用DAT3这根线的,如果主机将CS(DAT3)拉低,则表明主机将使用SPI模式,SD卡也因为CS拉低而进入到SPI模式。在没有重新断上电的情况,SD卡将一直保持原来的通信模式。
2.2 架构
SD卡主要由控制器、存储介质以及固件代码三部分组成,固件代码在控制器中运行,对外处理接口命令和数据,对内管理好保存在存储介质中的数据。
DAT3有一个50KOhm 的上拉电阻,当SD卡插入卡槽时,主机可以检测到有卡插入,从而进入卡识别过程。
这些寄存器保存了SD卡的各种信息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