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旅> 酒店 > proactor模式

proactor模式

时间:2025/8/26 11:00:47来源:https://blog.csdn.net/Recursions/article/details/139896964 浏览次数:0次

Proactor模式是一种异步I/O的设计模式,它允许程序直接发起一个异步I/O操作并立即返回,而不需要等待该操作完成。一旦I/O操作实际完成,系统会通知相应的完成处理程序(Completion Handler),该处理程序随后执行与该I/O操作相关的后续处理。以下是关于Proactor模式的详细解释:

模式构成

  • Handle 句柄:在操作系统中,常见的文件描述符,用来标识socket连接或打开的文件。
  • Asynchronous Operation Processor:异步操作处理器,负责执行异步操作,通常由操作系统内核实现,也可以被用户态线程或进程模拟。
  • Asynchronous Operation:异步操作,如异步的通过套接字句柄读写数据。
  • Completion Event Queue:完成事件队列,用于缓存已经完成的异步操作。
  • Proactor:完成分发器,定义抽象接口,从完成事件队列中取出异步操作的结果,并分发调用已完成事件的后续处理逻辑。
  • Completion Handler:完成事件接口,一般是由回调函数组成的接口。
  • Concrete Completion Handler:完成事件后的具体处理逻辑,实现接口定义特定的应用处理逻辑。

工作时序

  1. 初始化与注册:启动应用程序并注册异步操作完成后的回调操作。
  2. 异步操作:主程序调用异步操作处理器提供的异步操作接口。
  3. 操作执行:Asynchronous Operation Processor执行异步操作,完成后将结果放入事件完成队列。
  4. 结果分发:Proactor从完成事件队列中取出结果,分发到相应的完成事件回调函数处理逻辑中。

优势与不足

  • 优势
    • 处理耗时长的I/O操作和并发场景时,性能较高。
    • 一旦提交I/O操作,用户进程可以做其他任何操作,提高了用户进程的灵活性。
  • 不足
    • 实现相对复杂,与基本的同步I/O相比,异步I/O在使用上可能不那么直观。
    • 需要底层操作系统提供异步I/O操作的支持。

应用场景

Proactor模式常用于需要并发执行多个操作的网络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开发中,如高性能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在这些场景中,Proactor模式能够有效地利用操作系统支持的异步机制,简化并发编程,提高性能和效率。

示例技术

  • Windows IOCP(I/O Completion Ports):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的一个高性能的线程同步机制,专门为高吞吐量的服务器应用程序设计。
  • Linux io_uring:Linux内核中的一个比较新的接口,用于提供高效的异步I/O。
  • Boost.Asio C++库:一个跨平台的C++库,用于编写基于网络和低级I/O操作的程序,支持在Windows上通过IOCP和在POSIX系统上通过aio_calls或epoll实现异步I/O操作。

关键字:proactor模式

版权声明:

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不对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网络”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809451989@qq.com,投稿邮箱:809451989@qq.com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