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可以直接从前提条件给出的信息中,推理出一件事情是否会发生呢?还真的可以,这一讲,我们就来说说,什么是逻辑上的必然性,可能性和排他性。
白马非马?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名家的代表人物公孙龙提出了一个白马非马论,就是说,白色的马就不是马了。这当然违背我们的常识。但公孙龙说,“白马”是特指有白色这一属性的马,而“马”是泛指所有的马。要是“白马”是马,“黑马”也是马,那为什么黑马不等于白马呢?听他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感觉有点道理。但是我们的常识告诉我们,这当然是不对的。你可以先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当时和公孙龙辩论的人,你会怎么反驳他?
公孙龙的问题不在于对“马”这个字的理解,而在于故意用“是”这个字的二义性来误导大家。在汉语中,“是”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属于”,另一个是“等于”。如果我们按照“属于”来理解,“白马非马”就错了,因为白马属于马,这和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理解是一致的。不过如果我们按照“等于”,或者“等同于”来理解,“白马非马”就是对的,因为白马和马是两个集合,它们不能直接划等号。在马的集合里,还有黑马、棕马等等。大家学习了逻辑学,应该能看出“白马非马”的问题所在了。
具有排他性的命题之间,意味着一个命题蕴含着另一个命题的否命题。
所谓必然性,就是Q→P恒真。
所谓可能性,就是Q∧R有可能为真。
所谓排他性,就是S∧Q恒假,同时也可以得出S→Q为真,或者Q→S为真。
统计学上的相关性
我们需要计算出三个概率。
1、女生穿短裙子的概率,我们用Pa表示,这里Pa=0.4。
2、股市上涨的概率,我们用Pb表示,这里Pb=0.6。
3、女生穿短裙同时股票上涨的概率,我们用Pab表示,它在0.2-0.3之间,因为这种情况出现了20多次。我们取中值,算Pab=0.25吧。
在短裙理论中,如果Pab=Pa x Pb,这说明女生穿短裙同时股票上涨是完全由随机性造成的。在这个例子中,Pab=0.25,Pa x Pb = 0.24,它们的差异很小,因此我们可以基本认为这两件事无关。
如果Pab>Pa x Pb,说明这两件事有相关性,而且是正相关,也就是说,一件事发生,会增加另一件事发生的可能性。那如果Pab < Pa x Pb,说明这两件事也有相关性,但是是负相关,也就是说,一件事的发生,反而降低了另一件事发生的可能性。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Pab = 0,则说明这两件事是排他的。一件事发生,另一件事一定不发生。
从短裙理论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并非两件事情有同时发生的可能性,就说明它们之间有相关性。
逻辑上的必然性和统计上的相关性
如果存在必然性,一定有相关性,这比较容易理解。但是,有相关性不一定有必然性。
另外,存在逻辑上的可能性,不等于有相关性。
总结
1、并非两件事情有同时发生的可能性,就说明它们之间有相关性。
2、如果存在必然性,一定有相关性。但是,有相关性不一定有必然性。
3、存在逻辑上的可能性,不等于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