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复习大纲1
时间:2025/7/13 10:02:18来源:https://blog.csdn.net/Xiao_die888/article/details/142143420 浏览次数:0次
Java复习大纲
1. Java特点
- 跨平台:Java代码编写后可以在任何支持Java的操作系统上运行,遵循“编写一次,运行到处”原则。
- 面向对象:一切皆对象,Java支持封装、继承和多态。
- 强类型:Java是一种强类型语言,类型安全,编译时会检查类型。
- 自动垃圾回收:Java有内置的垃圾回收机制来自动管理内存。
- 多线程支持:Java内置对多线程的支持,简化并发编程。
- 安全性:Java的安全模型使得Java应用程序能够在不受信任的环境中安全运行。
- 丰富的API:Java提供了丰富的标准库(API),涵盖网络编程、I/O操作、数据结构等。
2. Java程序开发步骤、源文件编写与保存、编译、运行
3. 访问控制权限修饰符的作用,可见范围的区分
public
:对所有类可见。protected
:对同一包中的类以及子类可见。- 默认(无修饰符):对同一包中的类可见。
private
:仅对定义它的类可见。
4. 基本数据类型与引用数据类型的区分
- 基本数据类型(Primitive Types):
int
, boolean
, char
, double
, float
, long
, short
, byte
。这些类型直接存储数据值。 - 引用数据类型(Reference Types):如
String
, Array
, Class
。这些类型存储对象的引用,即内存地址。
5. 数据的声明、定义与使用
- 声明:指定变量的类型和名称。
int age;
- 定义:声明并初始化变量。
int age = 30;
- 使用:在程序中读取或修改变量的值。
System.out.println(age);
6. 类、抽象类、接口,概念与特性,联系与区别
- 类:包含属性和方法的基本单位。支持对象的创建。
public class Animal {String name;void speak() {System.out.println("Animal speaks");}
}
- 抽象类:不能实例化的类,可能包含抽象方法(无实现的方法)。
abstract class Shape {abstract void draw();
}
- 接口:只定义方法的签名(从Java 8开始,也可以有默认实现),不能包含实例变量。
interface Drawable {void draw();
}
7. this
、super
、static
关键字的作用
this
:指代当前对象实例,通常用于区分实例变量和局部变量。this.name = name;
super
:指代当前对象的父类实例,访问父类的构造方法和方法。super(name);
static
:表示类级别的成员,属于类而不是对象。用于定义静态变量和静态方法。static int count = 0;
8. 继承、重载、覆盖与多态,概念与用法
- 继承:子类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
class Dog extends Animal {void bark() {System.out.println("Dog barks");}
}
- 重载(Overloading):同一类中多个方法具有相同的名字但参数不同。
void add(int a, int b) { ... }
void add(double a, double b) { ... }
- 覆盖(Overriding):子类重写父类的方法,方法名、参数列表都要一致。
@Override
void speak() {System.out.println("Dog barks");
}
- 多态:通过父类引用调用子类的方法。
Animal myDog = new Dog();
myDog.speak();
9. 面向对象的编码原则与应用
- SOLID原则:
- S: 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 O: 开放封闭原则(Open/Closed Principle)
- L: 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 I: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 D: 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
10. 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有什么特点
- 面向过程:以过程(函数)为中心,注重算法和数据的操作。
- 面向对象:以对象为中心,注重数据和操作数据的行为,通过封装、继承和多态实现。
11. 集合基本概念与用法
- 集合框架:用于存储和操作一组对象的类的集合。
- List:有序集合,如
ArrayList
、LinkedList
。 - Set:不允许重复元素,如
HashSet
、TreeSet
。 - Map:键值对集合,如
HashMap
、TreeMap
。
12. 泛型
13. 参数传递
- 值传递:Java中的所有参数传递都是按值传递,即传递的是变量的值副本。对于基本数据类型,传递的是数据的值;对于引用类型,传递的是对象的引用的值。
14. 堆与栈的理解及其作用
- 堆:存储对象实例,动态分配内存,垃圾回收机制管理。
- 栈:存储方法调用和局部变量,使用栈帧(stack frame)来管理。
15. 位运算符、逻辑运算符的区别与应用
- 位运算符:对整数的二进制位进行操作,如
&
, |
, ^
, ~
, <<
, >>
, >>>
。 - 逻辑运算符:对布尔值进行操作,如
&&
(逻辑与)、||
(逻辑或)、!
(逻辑非)。
16. 经典运算符的使用
- 算术运算符:
+
, -
, *
, /
, %
- 关系运算符:
==
, !=
, <
, >
, <=
, >=
- 赋值运算符:
=
, +=
, -=
, *=
, /=
, %=
17. 类图的表示
- 类图:UML图的一种,展示类及其关系。主要包括类的名称、属性、方法以及类之间的关系(如继承、实现、关联等)。
18. 垃圾收集方法
- 垃圾收集:Java的垃圾收集器自动管理内存,回收不再使用的对象。常见算法包括标记-清除、复制算法、标记-整理算法。
19. final
、finally
、finalize
的区别
20. error
和exception
的概念,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1. 典型设计模式的定义、原理与作用
- 单例模式: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全局访问点。
- 工厂模式:定义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个类。
- 观察者模式:定义对象之间的一对多依赖,让多个观察者同时监听某一主题。
- 策略模式:定义一系列算法,将每一个算法封装起来,使得它们可以互换。
22. 多线程的机制、实现方法与应用
23. AWT、Swing和事件处理模型概念与应用
- AWT(Abstract Window Toolkit):Java的原始图形用户界面工具包。
- Swing:建立在AWT之上的GUI工具包,提供了更丰富的组件和更好的可定制性。
- 事件处理模型:事件源(触发事件的对象)和事件监听器(处理事件的对象)。使用
ActionListener
、MouseListener
等接口处理事件。
24. 关系的种类、表示及其含义
- 继承(Inheritance):表示类与类之间的父子关系。
- 实现(Implementation):表示类与接口之间的关系。
- 关联(Association):表示类与类之间的关系,通常是成员变量的形式。
- 依赖(Dependency):表示一个类依赖于另一个类的功能。
关键字:Java复习大纲1
版权声明:
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不对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网络”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809451989@qq.com,投稿邮箱:809451989@qq.com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