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汽车> 维修 > 盐城网站优化推广服务_查询个人营业执照信息_直通车优化推广_专业网络推广外包

盐城网站优化推广服务_查询个人营业执照信息_直通车优化推广_专业网络推广外包

时间:2025/7/13 14:11:31来源:https://blog.csdn.net/bingZhagn/article/details/144667849 浏览次数: 2次
盐城网站优化推广服务_查询个人营业执照信息_直通车优化推广_专业网络推广外包
  • 术语和定义

    • AE(辅助设备)
      • 为受试设备正常运行提供所需信号的设备和检验受试设备性能的设备;
    • 钳注入
      • 是用电缆上的钳合式“电流”注入装置获得的钳注入;
    • 电流钳
      • 由被注入信号的电缆构成的二次绕组实现的电流变换器;
    • 电磁钳
      • 由电容和电感耦合相组合的注入装置;
    • 共模阻抗
      • 在某一端口上共模电压和共模电流之比;
    • 耦合系数
      • 在耦合装置的受试设备端口所获得的开路电压(电动势)与信号发生器输出端上的开路电压的比值;
    • 耦合/去耦网络(CDN)
      • 包含耦合网络和去耦网络两种功能于一体的电路;
    • 电压驻波比
      • 沿线最大电压和邻近最小电压幅度之比;
  • 概述

    • 本部分所涉及的骚扰源,通常是指来自射频发射机的电磁场。该电磁场可能作用于连接安装设备的整个电缆上,。虽然被骚扰设备的尺寸比骚扰频率的波长小,但输入和输出线,例如:电源线、通信线、接口电缆等,由于其长度可能是几个波长,则可能成为无源的接收天线网络。
  • 试验等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测量设备

    • 耦合去耦网络

      • 这些网络包含的耦合和去耦合电路是在一个盒子中,并且可用于特定的非屏蔽电缆,例如:CDN-M1、CDM-M2、CDN-M3、CDN-T2、CDN-T4和CDN-AF2,耦合和去耦网络的典型原理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1 耦合到非屏蔽电缆的原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2 去耦原理
      • 全部电源推荐使用耦合和去耦网络,而对于高功率(电流≥16A)或复杂电源系统(多相或各种并联电源系统)可选择其他注入法;
      • 当受试设备的特性和规范允许通过CDN-M1时,在这种情况下,供电电源应通过CDN-M3提供;
      • 由于射频或其他原因,当受试设备的特性和规范不允许有一CDN-M1网络串联于地端子上,地端子应直接连接到接地参考平面上。在该情况下,CDN-M3网络应由CDN-M2网络取代,以防止由保护地导体形成射频短路电路。
  • 注入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3 选择注入法的规则
  • 采用耦合和去耦网络注入的程序

    • 当使用耦合和去耦网络注入时,需要采取以下测量措施:
      • 如果辅助设备位于接地参考平面之上,那么他要放在高于接地参考平面0.1m处;
      • 一个耦合和去耦网络应接在要被测试的端口上,而一个接有50Ω负载的耦合和去耦网络连接在另一个端口。去耦网络应安装在所有其他连接电缆的端口。这种方法中,只有一个端接150Ω负载的环路;
      • 被端接的耦合和去耦网络的选择应遵循以下的优先次序
        • CDN-M1用于连接地终端
        • CDN-Sn(n=1,2,3…)最靠近注入点(到测试口最短的几何距离);
        • CND-M2,CDN-M3,CDN-M4或CDN-M5,用于电源;
        • 如果被测设备只有一个端口,这个端口连接到耦合和去耦网络上用作注入用途;
        • 如果至少有一个辅助设备连接到被测设备,且只有一个耦合和去耦网络可以连接到被测设备上,根据上述的优先次序,辅助设备的一个端口应连接到50Ω终端负载的耦合和去耦网络,且辅助设备的其他连接要做去耦处理。,
  • 当满足共模阻抗要求时的钳注入程序

    • 用于钳注入的每一个辅助设备应放置在距离接地参考平面0.1m高度的绝缘支撑上;
    • 去耦网络应安装在辅助设备与被测设备之间的每一条线缆上,被测电缆除外;
    • 连接到每一个辅助设备的所有电缆,除了被连接到被测设备的电缆,应为其提供去耦网络;
    • 连接到每一个辅助设备的去耦网络(除了在被测设备和辅助设备之间的网络)距辅助设备的距离不应超过0.3m。辅助设备与去耦网络之间的电缆或辅助设备与注入钳之间的电缆既不捆扎,也不盘绕,且应保持在接地参考平面30mm或50mm的高度;
  • 直接注入的程序

    • 受试设备应放置在距离接地参考平面0.1m高度的绝缘支撑上;
    • 在被测电缆上,去耦网络应位于注入点和辅助设备之间,尽可能靠近注入点,第二个端口应用150Ω的负载端接(耦合和去耦网络用50Ω负载端接)。
    • 注入点应位于接地参考平面上方,从被测设备的几何投影到注入点之间的距离为0.1m至0.3m。
    • 测试信号应通过100Ω电阻直接注入到电缆的屏蔽层上。
  • 试验程序

    • 依次将试验信号连接到每个耦合装置上(耦合和去耦网络、电磁钳、电流注入探头)。其他所有非测试电缆或不连接(当功能允许)或使用去耦网络或只使用非端接的耦合和去耦网络;

    • 在测试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可能会需要一个低通滤波器或高通滤波器(例如:100kHz截止频率),以防止(高次或亚)谐波对被测设备的干扰。低通滤波器的带阻特性应该对谐波有足够的抑制,使得他们不影响测试结果;

    • 扫频范围从150kHz到80MHz,在设置步骤过程中设置信号电平,骚扰信号是1kHz正弦波调幅信号,调制度80%的射频信号。频率递增扫频时,步进尺寸不应超过先前频率的1%。在每个频率,幅度调制载波的驻留时间应不低于被测设备运行和响应的必要时间,但是最短时间不低于0.5s。

    • 在测试过程中应尝试充分运行设备,并充分质询用于敏感度测试所选择的所有运行模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4 射频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示意图
  • 试验结果的评定

    • 在技术要求限值内的性能正常;

    • 功能或性能暂时性的降低或丧失,但在骚扰停止后EUT能自行恢复,无需操作者干预;

    • 功能或性能暂时性的降低或丧失,但要求操作者干预才能恢复正常;

    • 因设备(元件)或软件的损坏或数据丢失而造成不能自行恢复至正常状态的功能降低或丧失。


参考资料:

《GB/T 17626.6-2008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谢谢!
如有错误,感谢指正!

关键字:盐城网站优化推广服务_查询个人营业执照信息_直通车优化推广_专业网络推广外包

版权声明:

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不对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网络”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809451989@qq.com,投稿邮箱:809451989@qq.com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