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汽车> 新车 > 软件生命周期(二)

软件生命周期(二)

时间:2025/7/11 7:48:58来源: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839955/article/details/140952846 浏览次数: 0次

1. 软件生命周期定义

软件生命周期(SDLC)是软件开始研制最终废弃不用所经历的各个阶段 – 软件开发模型

2. 瀑布型生命周期模型

瀑布模型规定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V模型

RAD(快速应用开发)模型,也称之为V模型,通过开发和测试同时进行的方式来缩短开发周期,提高开发效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阶段讲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1 问题的定义及规划 – 收集用户需求+初步需求文档+确定可行性(产品 市场 客户)

主要确定软件的开发目的及其可行性。指定项目的总体开发计划。 – 初步需求文档

4.2 需求分析和评审

在确定软件开发可行的情况下,对软件需要实现的各个功能进行详细设计,明确客户的需求(需求评审–产品,开发,测试),输出需求规格说明书终版

4.3 设计开发

把需求分析得到的结果转换为软件结构和数据结构,形成系统架构

概要设计:主要是架构的实现,指搭建架构,表述各模块功能,模块接口连接和数据传递的实现等项事务

详细设计:对概要设计中的表述的各模块进行深入分析等,其中包含数据库设计说明,接口文档,数据库字典

4.4 编码 – 写代码 开发

按详细设计好的模块功能表,编写程序

4.4 编码 --写代码开发

4.5 软件测试

软件设计完成后要经过严密的测试,以发现软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

测试的方法主要有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灰盒测试)两种。建立详细的测试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

  • 单元测试(Unit test):主要测试程序代码,为的是确保各单元模块被正确的编译,具体到模块,具体到类,函数,方法的测试等 – 开发自测,白盒测试
  • 集成测试:单元测试后,将各单元组合成完整的体系,测试软件单位之间的接口是否正确,数据能否正常传递 – 接口测试,灰盒测试
  • 系统测试:把软件系统搭建起来,按照软件规格说明书中所要求,测试软件其功能,界面,兼容,易用,性能, 安全等是否和用户需求相符合,在系统中运行是否存在漏洞等
  • 验收测试:主要就是用户在拿到软件的时候,在使用现场,会根据前边所提到的需求,以及规格说明书来做相应测试,以确定软件达到符合效果

5. 运行维护 – 软件生命周期里时间最长

软件维护是软件生命周期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在软件开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软件不能继续适应用户的需求。要延续软件的使用寿命,就必须对软件进行维护。软件的维护主要包括纠错型维护和改进性维护两个方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 敏捷开发模型 – 市场主流

一种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且分多个子项目-快速迭代,收集用户需求的开发方法。

强调以人为本,专注于交付对客户有价值的软件。

是一个用于开发和维持复杂产品的框架。就是把一个大项目分为多个项目联系,但也可独立运行的小项目,并分别完成,在此过程中软件一直处于可使用状态

关键字:软件生命周期(二)

版权声明:

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不对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网络”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809451989@qq.com,投稿邮箱:809451989@qq.com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