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据链路层是干啥的
想象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快递系统,数据链路层就像是每个城市里负责整理、派送快递包裹的站点。它从网络层拿到“包裹”(数据包),然后给包裹贴上详细的“地址标签”(添加头部信息),再送到物理层这个“运输车队”,让它们通过网线、光纤等“道路”运出去。收到包裹时,它又把包裹上多余的标签去掉,再交给网络层。
二、帧的封装与解封(包裹的打包)
- 帧就像快递包裹:数据链路层把从网络层拿到的数据,包装成一个个叫“帧”的东西。帧就好比是快递包裹,有自己特定的格式。以以太网帧为例,它前面有目的MAC地址(就像收件人地址)、源MAC地址(发件人地址),还有个字段说明里面装的是什么类型的数据,中间是真正的数据,最后还有个类似“验证码”的帧校验序列,用来检查包裹有没有损坏。
- 封装和解封过程:封装就是数据链路层给网络层来的数据加上这些“包装”,变成帧,好让物理层运输。解封则是收到帧后,数据链路层检查“验证码”,确认包裹没坏,再去掉“包装”,把里面的数据交给网络层。
三、介质访问控制(汽车走的规则)
- 大家共用一条路怎么办:在很多网络里,好几台设备都共用一条传输线路,就像好几辆车都要走同一条窄路。这时候就需要一些规则,让大家别撞车,有序通行。
- CSMA/CD 协议:这是以太网里常用的规则,就像大家开车前先听听路上有没有其他车的声音(监听介质是否空闲),如果没声音,就赶紧开车上路(发送数据)。但开车过程中也要继续听(边发边监听),要是听到有其他车的声音(检测到冲突),就赶紧刹车(停止发送),然后等一会儿再试试(按照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等待后重试)。
类似红绿灯
- 令牌传递协议:想象有一个“通行证”(令牌),只有拿到这个“通行证”的设备才能“开车上路”(发送数据)。设备用完后,就把“通行证”传给下一个设备。这样虽然能避免撞车,但要是“通行证”丢了,就会出问题。
警车抓小偷手持令牌
四、差错控制(送错怎么办)
- 保证包裹完好无损: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出错,就像快递包裹在运输途中可能会损坏。差错控制就是想办法检查和修复这些错误。
- 差错检测 - CRC 校验:这就像是给包裹贴上一个特殊的“封条”(CRC值)。发送的时候,根据包裹里的东西算出一个“封条”的值贴上去。接收的时候,再根据收到的包裹内容算一遍“封条”值,如果和原来贴的不一样,就说明包裹在运输过程中出问题了。
- 差错纠正:
- ARQ 方式:发现包裹坏了(检测到错误),就给寄件人说“包裹坏啦,重发一个”(通知发送方重传出错的帧)。
- FEC 方式:寄件人在寄包裹的时候,就多放了一些能帮忙修复包裹的东西(冗余信息),这样收件人发现包裹有点小问题,就能自己修好。
五、流量控制(双11快递站点爆了)
- 别让快递爆仓啦:如果快递员送货速度太快,快递站来不及处理,包裹就会堆得到处都是,可能还会丢件。流量控制就是让快递员(发送方)和快递站(接收方)速度协调起来。
- 停 - 等协议:快递员送一个包裹,就等快递站确认收到了(等 ACK 帧),再送下一个。要是等太久没收到确认,就再送一次(重传)。这种方法简单,但效率不高,就像快递员每次只送一个包裹,等着签收,浪费时间。
- 滑动窗口协议:快递员可以一次送好几个包裹(窗口大小内的包裹),不用等每个包裹都签收,快递站根据自己的处理能力告诉快递员下次能送多少(调整窗口大小)。这样效率就提高了,但稍微复杂一点。
六、数据链路层协议
- 以太网协议
- 最常见的局域网“快递站规则”:以太网在局域网里就像一个大的快递站点,以太网协议就是这个站点的工作规则。它规定了快递包裹(帧)的样子,还有大家怎么共用“道路”(CSMA/CD 协议)。
- 不同速度的“快递服务”:有 10Mbps、100Mbps、1000Mbps 以太网等不同标准,就像不同速度的快递服务。它们在传输速度、用什么“路”(传输介质)和怎么编码数据上不一样。比如 10Mbps 以太网就像普通快递,1000Mbps 以太网就像加急快递。
- PPP 协议
- 广域网的“长途快递协议”:PPP 协议常用于广域网连接,比如以前拨号上网、ADSL 接入,就像负责长途运输快递的协议。
- 建立连接的过程:它有几个部分一起工作。LCP 就像先和对方打个招呼,商量好一些基本的事情,比如用多大的包裹(MRU),要不要身份验证等。NCP 则是商量网络层的事情,比如怎么分配 IP 地址。都商量好了,就可以开始传数据,传完了再把连接断开。
七、数据链路层设备
- 网桥
- 早期的网络“小助手”:网桥能连接两个或多个局域网网段,就像一个小小的中转站。它会记住每个网段里设备的“地址”(MAC 地址),然后根据这些地址把包裹送到正确的网段。虽然现在用得少了,但它能把一个大的冲突区域隔成几个小的,减少“撞车”(冲突)。
- 局限性:它不太聪明,处理复杂网络就有点吃力,而且不能处理不同网络层地址的网络之间的通信。
- 交换机
- 现代网络的“智能快递站”:交换机是升级版的网桥,有好多端口。它更聪明,能很快地学习设备的 MAC 地址,然后根据这些地址准确地把帧送到对应的设备。
- 不同的“工作模式”:
- 直通式交换:一看到包裹的收件人地址,不等整个包裹都到,就开始转发,速度快,但可能会转发坏的包裹。
- 存储 - 转发式交换:先把整个包裹都收进来,检查“验证码”,确认没问题了再转发,虽然慢点,但可靠性高。
- 碎片丢弃式交换:先看看包裹大小,如果太小(小于 64 字节),就认为可能是坏的碎片,直接扔掉;如果大小正常,就转发。这种方式结合了速度和可靠性。
- VLAN 和端口聚合:VLAN 就像把一个大的快递站分成几个小的区域,不同区域的包裹不能随便乱跑,提高了安全性和管理性。端口聚合则像是把几条“小路”合并成一条“大路”,能提高传输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