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置知识
使用场景
安装Redis
前置知识
应用/系统
为了完成一整套服务的一个程序或者一组相互配合的程序群。
模块/组件
当应用比较复杂时,为了分离职责,将其中具有清晰职责的,内聚性强的部分,抽象出概念,便于理解。一个应用里面有很多功能,每个独立的功能都可以称为模块/组件。
分布式
系统中多个模块被部署于不同服务器之上,既可以将该系统称为分布式系统。比如Web服务器与数据库分别工作在不同的服务器上,或者多态web服务器分别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
集群
被部署于多台服务器上的、为了实现特定目标的一个/组特定的组件,整个整体被称为集群。
集群与分布式的概念非常类似,分布式强调的是物理上的多个主机,集群是逻辑上的多个主机。
主/从
分布式系统中,比较典型的结构
集群中通常有一个程序需要承担更多的职责,被称为主;其他承担附属职责被称为从。比如MySQL集群中,只有其中一台服务器上数据库允许进行数据的写入(增/删/改),其他数据库的数据修改全部要从这台数据库同步而来,则把那台数据库称为主库,其他数据库称为从库。
中间件
和业务无关的服务(功能更通用的服务),比如数据库、缓存、消息队列.
使用场景
1、实时数据存储
把redis当成数据库,以键值对的方式进行存储,实现更低的延迟,更高的吞吐。比如搜索引擎中的广告搜索(商业搜索)这种对性能要求非常高的场景
2、缓存
遵循二八原则,把热点数据拿出来,存储在redis中。
3、消息队列
基于这个可以实现一个网络版本的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安装Redis
这里演示的是在ubanto系统下安装:
第一步:使用root用户,输入如下命令进行安装:
apt install redis
第二步:安装完成后,进行查看
可以看到如下,6379是redis默认端口
root@VM-24-2-ubuntu:~# netstat -anp | grep redis
tcp 0 0 127.0.0.1:6379 0.0.0.0:* LISTEN 2175015/redis-serve
tcp6 0 0 ::1:6379 :::* LISTEN 2175015/redis-serve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我们需要手动修改配置文件,把ip改了,这里绑定127.0.0.1的ip意味着只能由当前主机上的客户端访问跨主机就访问不了了。
第三步:找到redis配置文件,并进行修改
如下的redis.conf就是redis的配置文件
root@VM-24-2-ubuntu:~# cd /etc/redis
root@VM-24-2-ubuntu:/etc/redis# ll
total 80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Aug 18 15:34 ./
drwxr-xr-x 115 root root 12288 Aug 18 15:34 ../
-rw-r----- 1 redis redis 61868 Mar 7 2022 redis.conf
使用vim对该配置文件进行修改
root@VM-24-2-ubuntu:/etc/redis# vim redis.conf
进入配置文件后,找到如下内容进行修改
1.将其绑定为0.0.0.0地址
2.将保护模式设置为no
第四步:修改完成后,需要重启服务器,才能生效
root@VM-24-2-ubuntu:/etc/redis# service redis-server restart
第五步:查看服务器运行状态
root@VM-24-2-ubuntu:/etc/redis# service redis-server status
第六步:我们可以使用redis自带的客户端来连接服务器来进行验证
如果我们使用ping命令,有回复pong,就代表我们redis服务器安装完成了
root@VM-24-2-ubuntu:/etc/redis# redis-cli
127.0.0.1:6379> ping
PONG
ctrl+d退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