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房产> 建筑 > b2b2c盈利模式_上海婚恋网站排名_万网域名交易_页面seo是什么意思

b2b2c盈利模式_上海婚恋网站排名_万网域名交易_页面seo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5/7/15 19:06:58来源:https://blog.csdn.net/qq_44199605/article/details/144777979 浏览次数:0次
b2b2c盈利模式_上海婚恋网站排名_万网域名交易_页面seo是什么意思

在分布式事务中,Seata 的 AT 模式(Automatic Transaction)是一种基于两阶段提交协议的事务模式。它通过自动生成数据快照(before imageafter image),实现了对分布式事务的高效管理。本文将详细解析 Seata 的 AT 模式两阶段过程,以及 Undo Log 和逆向 SQL 的关系。


1. Seata AT 模式简介

Seata 的 AT 模式是一种基于本地数据库事务的自动事务模式,具备以下核心特点:

  • 自动化:通过拦截业务 SQL,自动记录事务前后的数据快照(before imageafter image)。
  • 两阶段性:通过两阶段协议(提交或回滚),保证分布式事务的一致性和隔离性。

AT 模式主要通过事务协调器(Transaction Coordinator, TC)来管理事务的状态和分支协调,客户端通过 Resource Manager(RM)和 Transaction Manager(TM)与协调器交互。


2. AT 模式两阶段过程

2.1 第一阶段:业务 SQL 执行

第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执行业务 SQL,并记录事务前后的数据快照,以便为后续可能的回滚提供依据。具体流程如下:

  1. 拦截业务 SQL
    Seata 拦截应用程序提交的业务 SQL,解析其语义(如表名、操作类型、条件范围等),确定受影响的数据行。

  2. 保存 before image
    在业务 SQL 执行前,从数据库中查询受影响行的状态,并记录为 before image(事务执行前的数据快照)。

    • 示例
      • SQL:UPDATE user SET age = 30 WHERE id = 1;
      • before image
        { "id": 1, "name": "Alice", "age": 25 }
        
  3. 执行业务 SQL
    实际执行业务 SQL,对数据库进行更新。例如:

    • SQL:UPDATE user SET age = 30 WHERE id = 1;
    • 执行后,数据库记录变为:
      { "id": 1, "name": "Alice", "age": 30 }
      
  4. 保存 after image
    在业务 SQL 执行后,从数据库中再次查询受影响行的状态,并记录为 after image(事务执行后的数据快照)。

    • 示例
      • after image
        { "id": 1, "name": "Alice", "age": 30 }
        
  5. 生成逻辑行锁
    Seata 会为受影响的行生成逻辑锁,以防止其他事务对同一行的数据进行修改。

以上操作均在一个本地事务中完成,确保原子性。
第一阶段操作流程图


2.2 第二阶段:事务提交或回滚

第二阶段根据事务协调器(TC)的决策,决定是提交还是回滚。

2.2.1 提交
  • 提交操作
    • 因为第一阶段的业务 SQL 已经提交至数据库,Seata 只需清除 Undo Log 和行锁,完成事务的清理工作。
  • 提交流程图
    提交流程图
2.2.2 回滚
  • 回滚操作
    • 如果事务协调器判定事务失败,Seata 会根据 before image 还原事务执行前的数据状态。
    • 脏写校验
      • 首先验证当前数据库的业务数据是否与 after image 一致。
      • 如果一致,则没有脏写,可以安全回滚。
      • 如果不一致,则存在脏写,需要人工介入处理。
  • 回滚方式
    • 提取 before image 数据。
    • 基于 before image 生成逆向 SQL。
    • 执行逆向 SQL 将数据恢复到事务前的状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Undo Log 与逆向 SQL 的关系

3.1 Undo Log 的数据结构

Undo Log 是用于记录事务执行前后的数据快照的日志结构,主要包括:

  • 事务信息:全局事务 ID 和本地事务分支 ID。
  • 表名:事务涉及的表。
  • 受影响的行数据
    • before image:事务执行前的行状态。
    • after image:事务执行后的行状态。
  • 操作类型:记录操作类型(INSERTUPDATEDELETE)。
  • 时间戳:记录事务发生的时间。

3.2 Undo Log 的作用
  • 快照保存
    • before image:用于回滚事务,恢复数据。
    • after image:用于脏写校验,确保数据一致性。
  • 回滚依据
    • 在回滚时,从 Undo Log 中提取快照,生成逆向 SQL。

3.3 为什么需要逆向 SQL?

尽管 before image 已经记录了事务前的状态,但直接覆盖数据库是不现实的,原因如下:

  1. 数据库只能通过 SQL 修改数据

    • 数据库本身没有直接应用快照的接口,必须通过 SQL 操作数据。
    • 逆向 SQL 是对数据操作的精确描述。
  2. 还原需要精确性

    • 事务操作可能只修改了部分字段。例如:
      • SQL:UPDATE user SET age = 30 WHERE id = 1;
      • 逆向 SQL 只需还原 age 字段,而不是覆盖整条记录。
  3. 操作类型的不同处理

    • INSERT:回滚时需要生成 DELETE SQL 删除记录。
    • UPDATE:回滚时需要生成反向的 UPDATE SQL 恢复字段。
    • DELETE:回滚时需要生成 INSERT SQL 插入记录。

4. Seata AT 模式回滚示例

业务场景

假设数据库中有一张 user 表,初始数据为:

{ "id": 1, "name": "Alice", "age": 25 }

第一阶段:业务 SQL 执行

  • SQL:
    UPDATE user SET age = 30 WHERE id = 1;
    
  • before image
    { "id": 1, "name": "Alice", "age": 25 }
    
  • after image
    { "id": 1, "name": "Alice", "age": 30 }
    

第二阶段:回滚

  1. 提取 before image

    { "id": 1, "name": "Alice", "age": 25 }
    
  2. 生成逆向 SQL

    UPDATE user SET age = 25 WHERE id = 1;
    
  3. 执行逆向 SQL

    • 将数据恢复到事务执行前的状态:
      { "id": 1, "name": "Alice", "age": 25 }
      

5. 总结

Seata 的 AT 模式通过 Undo Log 记录数据快照(before imageafter image),结合两阶段协议实现事务的一致性和回滚功能。在回滚过程中,逆向 SQL 的生成是核心环节:

  • Undo Log 提供数据依据:提取事务前状态(before image)。
  • 逆向 SQL 精确还原数据:根据操作类型生成特定的 SQL 操作。

这种机制不仅满足了分布式事务的隔离性要求,还提高了事务管理的自动化和效率。

关键字:b2b2c盈利模式_上海婚恋网站排名_万网域名交易_页面seo是什么意思

版权声明:

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不对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网络”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809451989@qq.com,投稿邮箱:809451989@qq.com

责任编辑: